在众多肠道传染病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毒痢”)以其突发性强、病情凶险而著称,这种疾病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常伴有严重的毒血症症状,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且易导致休克和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毒痢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痢疾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共同作用,内毒素可引起全身性反应,而外毒素则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和微循环障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儿童更易患上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上,早期、足量、有效的抗菌治疗是关键,同时需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以及抗休克治疗,对于重症患者,需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预防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关键在于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水;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等,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应特别注意防护措施。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虽凶险,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发表评论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隐形杀手’般的存在——警惕其致命毒力下的无声威胁。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