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这一复杂疾病时,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其对肾脏的潜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不仅破坏骨髓中的正常造血功能,还通过多种机制对肾脏造成损害,这便是所谓的“骨髓瘤肾损害”。
为何关注?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和调节器官,其功能直接关系到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和废物清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约50%会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肾小管功能受损等,严重时可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这种肾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成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因为某些化疗药物在肾功能受损时需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机制何在? 骨髓瘤细胞通过分泌异常的免疫球蛋白轻链(AL 淀粉样变)、直接浸润肾组织、以及激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等多种机制,对肾脏造成损害,AL 淀粉样变尤为常见,它导致肾小管和间质结构破坏,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如何应对?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通过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及早发现肾损害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降低淀粉样变风险的药物、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可有效减缓肾功能恶化,对于已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对肾脏的影响,选择对肾脏负担较小的治疗策略。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医疗团队需将肾功能监测与保护视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实现更全面、更有效的疾病管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