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季节里,感冒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插曲”,当我们不幸“中招”时,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鼻塞和流涕,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
感冒,医学上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当病毒侵入我们的鼻腔和咽喉时,它们会刺激黏膜下的黏液腺,导致黏液分泌增加,这种增加的黏液不仅占据了鼻腔空间,还减缓了空气流通的速度,从而引发鼻塞,增多的黏液中还含有免疫细胞和病毒碎片,它们通过鼻孔排出体外,形成了我们常见的流涕现象。
鼻塞和流涕是身体在试图通过这些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症状却带来了极大的不适,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蒸汽吸入来稀释黏液;多喝水以促进体内排毒;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来帮助清除多余的黏液和病毒。
虽然感冒通常会在几周内自行痊愈,但若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因为除了病毒外,细菌性感染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而后者需要抗生素治疗才能有效控制。
感冒时我们的身体通过鼻塞和流涕来对抗病毒,但这些症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不适,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发表评论
感冒时,鼻腔黏膜因病毒侵袭而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导致鼻塞和流涕。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