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转变的起点,空气中的湿度逐渐降低,人们常感“秋燥”之苦,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等症状,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从业者,我深知“秋燥”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预防“秋燥”,关键在于内外兼修。
内调方面:
1、饮食调养:应遵循“润燥、养阴、防燥”的原则,多吃梨、百合、银耳等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热的食物,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适量饮水:寒露后,空气干燥,人体易缺水,应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3、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身体抵抗力。
外防方面:
1、保湿护肤:使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保持皮肤水润,减少因干燥引起的皮肤问题。
2、适时添衣:随着气温下降,应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因受凉而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3、室内加湿:在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措施,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室内干燥环境。
寒露时节预防“秋燥”,需从饮食、饮水、作息、护肤及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调理,我们才能安然度过这个由凉转冷的季节,保持身心健康。
发表评论
寒露至,秋燥起时防未然,多饮温水润肺腑、果蔬搭配滋阴养颜。
寒露时节,润肺养阴是关键,多吃梨、百合等滋补食物可有效预防秋燥对健康的威胁。
添加新评论